国际

疫后消厄祈愿回归街头  港人打小人释放负能量

在人潮密集的繁华地带铜锣湾,川流不息的车声中,不时传来清脆有力的拍打声,负责仪式的神婆念念有词。这个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鹅颈桥已经形成观光景点。每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打小人生意最旺的日子。神婆会将委托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写在百解灵符上,接着进行祭白虎、化解、祈福、进宝、掷筊。 仪式完成后,要将小人衣纸化掉。

神婆将委托人姓名生辰八字写在百解灵符上,祭白虎、化解、祈福、进宝、掷筊。 仪式完成后将小人衣纸化掉。—照片: 美联社截图
“打小人”是香港人化解霉运的独特习俗,这种被一些人视为封建迷信的民间文化,已经变成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独有的旅游卖点。—照片: 美联社截图
新冠疫情的枷锁解开之后,铜锣湾的打小人活动重新热络,有的宣泄负能量,有的祈求消灾解厄、好运报到。—照片: 美联社截图

花钱打小人是香港人释放负能量,摆脱坏心情的方法之一,就算委托人没有特定的对象,也能借此将潜在的小人驱赶,扫除霉运。这门生意一般是老妇在经营,每次收费大约50港元或29令吉,从请神到用鞋子拍打,再到祝福,只需五分钟。根据学者,打小人文化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汉朝时期。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打小人融入了不同神灵的祝福,为委托人带来好运。

中国游客:“祈求身边的是是非非少一些,那些不好的人离远一点。”

打小人摊主:“有的工作上无理取闹,将它打走后两人和好。不就帮他解决烦恼,家庭频频发生争吵,那就求菩萨和解,那就好了。是不是容易帮到人也帮到自己呢?”

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桥底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圣地。—照片: 美联社截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打小人活动透过传统仪式,为生活转机带来一些希望,人们才不至于陷入绝望。—照片: 美联社截图

香港史学会总监施志明:“所以你存在一种概念,就是我要赶走不好的东西。我要令不好的东西不会伤害我,到最后你会发现仪式上多了一种。他希望神明保佑,让自己安然地在这一两年是顺利的。”

如今,外界对于这般民间习俗的解读,已经超出了封建迷信的标签。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们从打小人活动中,对改变现况仍保有希望,也不是坏事。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吴崇欣:“我们文化中许多迷信行为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就如我们不喜欢见到一成不变或不见好转的事情。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绝望,惟这般仪式至少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也许这个仪式过后事情会变得更好,所以我认为有其心理价值。”

去年3月,基于新冠疫情肆虐,市民受促暂停打小人,以减少肢体接触,当时打小人摊主也同意暂停营业。直到今年初,中国和香港重开边境后,游客纷至沓来,使得今年3月的打小人活动热络起来,相信今后铜锣湾的拍打声会继续此起彼落,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情绪出口。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