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
国内

财经十四行 | 大马无人机发展受冷落 研发再好无市徒然

早在7、8年前,我国时任政府就曾花费过亿资金发展无人机市场,不过当时候的无人机技术尚未成熟,研发最终没能顺利走向商业化,导致后续计划全部被腰斩,而之后随着政权更迭,无人机发展因而被打入冷宫。

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大马分会主席拿督郑楗文受访时指出:“无人机曾经是当红发展项目,但是一次失败后,时任政府便觉得无人机产业无作为,就把全部后续项目全部终止了。之后又换了几任政府,而新政府有不同的政策,所以也没那么注重无人机的发展。”

郑楗文透露,我国曾斥巨资研发无人机,但由于买家不满意成品,时任政府因而把所有的后续发展项目都腰斩了。— 照片: 《财经十四行》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在访谈中也坦承说,无人机确实并非当前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主要是国库有限,而需要支持和孵化的新项目很多。为此,政府只能够量力而为,从中选择成功几率较高的项目提供支持。

郑立慷表示:“除了发放基金,我们也要看研发的技术有没有商业价值,因为有时候学术人员在做的研发,并不是说产品不好,只是可能没有市场需求,成品价格也过于昂贵。”

疫情带动无人机需求  僧多粥少金援匮乏

不过,郑楗文认为,现在的无人机在经过技术不断打磨,价格变得越来越亲民,尤其是历经疫情洗礼后,劳工短缺带动了无人机使用的爆炸式增长,更少的人为失误、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生产效率,未来只要国内网络发展给力,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和机械化,各商业领域采用无人机作业的趋势只会有增无减。

他随后补充,我国政府在发展新产业时,往往因为政策不到位,不够专注把整个产业链做得更完整,进而导致有意进入市场的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政府每年都有拨款大约1亿或2.5亿预算供无人机、机器人,还有一些无人化平台发展,可是一些企业仍然申请不到基金。”

政府给予的无人机补助金都是按照研发级别分配。— 照片: 《财经十四行》

新品研发金援耗时  需确保资源有效配置

郑楗文也表示,我国在新科技金援上有太多层层叠叠的条框,导致开发一个新产品动辄需要耗时3至5年,这对日新月异的无人机市场来说,着实太久了。

对此,郑立慷解释说,从初始想法到做出产品,创新科技涉及庞大的资金投资,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口上,政府采用了涵盖9个级别的“技术成熟度评估机制”(TRL),来衡量相关技术在研发过程的成熟状态,此举是为了让后续投入的研发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这个是很多国家都在用的评估方式,也就是在你达到一定的研发成果后政府再发放基金。但并非说研发成果达到20%,我们就发刚刚好的资金,而是在第一个阶段就可能先提供30%的资金,当研发成果达到20%,你还有剩余10%的资金去做研发,同时等待进一步的资金到位。”

科技部致力于协助学术人员实现无人机科技商业化目标。— 照片: 《财经十四行》

引荐风投助商业化  无人机应用欠推广

郑立慷也提到,由于国库有限,发展新科技无法单凭政府的研发基金,科技部旗下单位—— 马来西亚科技革新加速器研发中心(MRANTI)就会充当中介,撮合初创企业与私人风投或私募基金,以帮助发展具备潜力的科技项目,在未来达到商业化或变现。

可是,郑立慷也坦承,虽然科艺部有致力将风投和创企连接起来,可是过去在推广无人机技术应用方面,确实做得不足。

“我觉得可能(政府单位)也没有很好地在国内各个领域去努力推广无人机的应用,这导致没有更多业者愿意投入这个产业,虽然我国目前在整个无人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已经有业者覆盖提供服务。”

郑立慷认同,除了给予无人机供应商税务奖掖,政府也可以通过给消费者提供税务优惠,推广国内的无人机市场。— 照片: 《财经十四行》

他说,政府过去比较注重在怎样帮助无人机业者或学者去研发更好的无人机产品,但是在研发出好的产品出来后,就靠业者自己去做推广,而科艺部就没有再介入。

尽管无人机目前并非政府专注发展的领域,但郑立慷认为,无人机的未来发展潜能还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农业植保、油气领域,还有安保监察方面,能够利用无人机来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

“我们有一个无人机技术行动蓝图,希望到了2030年可以制造10万个新的与无人机有关的工作机会,比如高技术、高价值,而不是那种劳力密集的工作。”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