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
国内

财经十四行 | 风稻问题困扰稻农 学者促借鉴中国废垄断

最新研究发现,国内稻田每公顷产量目前只达3.6公吨左右,相比之前,稻米产量已大幅锐减。——照片: NSTP

近年来因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以及气候变化,给全球粮食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敲响了全球粮食安全警钟,而我国自然也无从独善其身。

《财经十四行》摄制团队在内阁改组以前,访问时任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副部长、现任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拿督陈泓缣,他表示,疫情之前大家都专注在谈全球化,鲜少有人提及粮食安全。

“但在疫情之后,是史上从来没有人想过,大家突然间停顿两年,变成供应链的效率就不比供应链的韧性来得重要,也就是在那时候,大家才觉悟说粮食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关心粮食安全的课题。”

农粮部指出,新冠疫情之后,大家才觉悟说粮食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关心粮食安全的课题。——照片:《财经十四行》

陈泓缣也指出,在粮食安全政策中,我国农粮部主要是以白米、鸡/鸭肉、鸡/鸭蛋、蔬菜、水果、鱼类、牛肉和牛奶,这8种主要食材和农作物作为主要衡量和监管国内粮食自供自给率(SSL)的水平。

大米自给率仅63%  三分一仍需依赖进口

其中,国人日常主食中不可或缺的大米为例,我国目前的大米自给率仅有62.6%,意味着我国有近三分一的大米需求需要进口。

另外,根据陈泓缣,我国对牛肉的需求量也非常高,当前国内牛肉自给率大约在14%,这也意味着我国八成牛肉需求依赖进口。

拿督陈泓缣指出,农粮部是以8种主要食材和农作物作为衡量和监管国内粮食自供自给率(SSL)水平。——照片:《财经十四行》

陈泓缣指出,我国年均进口粮食花费约750亿令吉,粮食出口所得则是约445亿令吉。

“不过就像我讲的粮食安全,它需要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它不是说你自己种、你自己养,你自己吃,就叫做粮食安全。许多时候,总有些农产品是我国(气候)不适合种植,但是国内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国就需要进口。”

他以玉米为例,玉米播种时需要雨水,但收割时却需要干旱的天气,不然之后花费在烘干玉米方面的成本就会很高,导致本地生产的玉米饲料最终还贵过国外进口,那根本就不符合经济效益。

推行产出补贴挂钩制  冀稻米种植两年5次

不过为了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政府指定了多项粮食政策,也为农民和养殖业者提供了一揽子的拨款和补贴机制,陈泓缣表示,为了确保补贴和产量挂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今年8月份就大胆推行了“产出补贴”(output subsidy)机制,希望提升补贴所能取得的效率。

另外,陈泓缣在访谈中也提及,政府目前计划加强研究农业创新活动,包括开发抗旱水稻品种、通过水产养殖增加食用鱼产量、扩大肉牛养殖,也将适耕庄智能稻田计划推展到全国其他州属,以减少国家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吉打州虽是我国粮仓,但它的白米一亩的出产率,目前却低于适耕庄,所以政府就有计划要全面加强水利灌溉,以提升每年的播种和收成次数从一次或两次,提高至两年播种收成5次。”

风稻问题困扰稻农  影响收入产出锐减

根据至今已投入种稻行业13年的本地稻米种植业者罗斯兰,在霹雳瓜拉江沙就拥有超过100英亩的稻田,他认为政府有意通过加强水利灌溉区的基本设施,推行两年5次播种稻米种植计划,以期在2025年将国内白米自给率提高至75%,接着在2030年达到80%的目标,他认为通过新科技的使用,那是能够达成的目标,惟他认为国内稻农面对劣质种子的祸害,才是政府不可忽视的问题。

稻米种植业者罗斯兰表示,国内目前许多稻农都面对‘风稻’(padi angin)问题,分分钟导致稻农心血付之一炬。——照片:《财经十四行》

罗斯兰指出,数据显示,此前每公顷稻米产量为4​​.6公吨,但最新研究发现,每公顷产量目前只达到3.6公吨左右,相比之前,稻米产量已大幅锐减。

他说:“许多稻农目前面对着‘风稻’(padi angin)问题,因为风稻传播力非常强劲,进而导致稻农心血付之一炬,最少损失25%产量,最甚可能会蒙受百分百的损失。”

“问题是,稻农一般很难凭借肉眼来察觉有问题的种子,所以当发现的时候,已为时已晚,因为品质参差的稻米种子已经随着直播下种。”

根据博特拉大学农业与粮食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拿汀巴杜卡法蒂玛教授,我国目前的稻米种子是由农粮部指定的12家分销商全权掌控供应,至于政府给予稻农的补贴肥料、化学品、机械等种稻所需的所有投入品,则由国家农民组织(NAFAS)负责集中分发。

为此,罗斯兰认为,政府应该更加紧密监控指定分销商工厂所供应的稻米种子,以免风稻问题损害我国的水稻产量,进而导致我国大米供应出现短缺情况。

“工厂提供的种子质量需要更严谨的把关,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而是很多次了,那些’风稻’已经混入所供应的普通种子里面,当农民收到那些品质参差的劣质种子时,就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最终政府所给予的种稻补贴和援助就会白费,因为最后钱花了,但水稻产量却达不到政府的目标。”

废除米业垄断集中化 开放进口准证激活市场

法蒂玛教授在受访时也指出,相对其他农作物,稻米种植自然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便实行了各种各样的稻米保护政策,从零售价、到种子和化肥等投入物的分配,价格不是被统制,就是被特定机构和组织给垄断。

法蒂玛教授建议政府取消种稻产业的任何集中化和废除垄断。——照片:《财经十四行》

“好比在1971年,由政府成立的国家稻米局(LPBN),负责国家稻米供应和监督,之后在1991年被私营化,并易名为国家稻米公司(BERNAS)。虽然国家稻米公司已被私营化,但仍然由政府掌握控制性股权,而BERNAS也是本地唯一拥有入口米准证的公司。”

政府的初心虽说是希望保护整个行业、保护消费者、保护稻农,但她认为,我国应该借鉴中国,逐步废除稻米市场的垄断,允许开放进口部分稻米的准证,未来我国才能端稳饭碗,也才能让稻米产业链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受惠。

她说:“当他们(中国)想要发展当地种植产业的时候,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或消除任何集中化、任何的垄断,开放给全部人,开放给所有农民,不过政府还是会给予大力的支持,无论是从研发方面,还是发展或是将技术转移给农民,证据表明开放(稻米市场)将带来活力,带来增长,然后所有人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利润分配。”

另外,法蒂玛教授认为,BERNAS已经垄断白米进口接近半个世纪了,毕竟国民也有富人、中产和贫穷的区别,所以人的口味也各有所不同,她认为,开放进口只会扩大米源,让国内白米市场更有活力,不会打击白米市场发展,反观垄断进口米的准证只会让白米来源和种类受到局限。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