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无人机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载送重过人的物品,这意味着空中的士也并非天方夜谭。
本地无人机初创公司Alphaswift首席执行员李轩,早前受访时指出,当前的无人机技术确实已经发展到可以运送有生命的物体,包括为医院运送血包和人体器官等,而载送人的空中的士,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譬如说,中国和美国已经开始有空中的士的飞行计划,当地政府批了他们的第一次飞行。所以说,技术层面已经是可行的,但是仍然需要政府的配合,意即民众的接受。”
空中的士藏隐患 无人机需飞航管理
虽然市面上已有相关技术,但至今空中的士还没有被商业化,只是处于试飞的初始阶段,问题又出在了哪里?
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大马分会主席拿督郑楗文表示,想要实现无人机载客,当中有不少挑战和隐患,包括网络不给力、空中交通管理,以及网络安全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可以有网络延迟,如果没有网络,飞到一半随时接收不到讯息,那就很危险了。而且现在也没有无人机飞航管理系统,如果防撞系统没有做好,太多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就会出现混乱,所以说,空中的交通管理需要先规划好。”
有鉴于此,尽管日本、中国、西方国家,乃至中东国家,都投入了大笔资金在推进无人驾驶空中的士的技术,并强调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可是郑楗文认为,空中无人驾驶技术至今没有得到法律允许,是因为民航局至今无法被说服。
无人机外卖椰浆饭 属噱头不符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本地要实现无人驾驶空中的士的计划,又或是像中国使用无人机来进行配送包括,或送外卖等服务,仍然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对此,吉隆坡大学航空技术学校无人机实验室主管祖希米博士认为,无论是载人还是送货,也要看无人机送的是什么物品,这个做法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否则就没有持续运营的可行性。
“早在2019年,我们就有无人机在赛城运送椰浆饭的噱头,椰浆饭的重量大概不超过200克。可问题并不在运送, 而是你将椰浆饭送到某个地方后,顾客可能不会拿2令吉的椰浆饭,而是拿走可能价值达2万令吉的无人机。”
祖希米博士随后指出,国内无人机监管目前是根据重量来进行,250克重量及以下的无人机属于兴趣用途的无人机,这类无人机不需要注册,操作员也被视为是业余无人机爱好者,不需要取得飞行许可证。
至于20公斤及以上的无人机,比如用于农业,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在升空前则必须向民航局注册,因为机身加上农药重量肯定就超过了20公斤。
“想要让无人机获得认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过程需要进行很多测试,有关测试类似于我们对载人飞机使用的测试,如果无人机要经过同样的测试或认证程序,成本就会变得非常昂贵。”
所以说,祖希米博士认为,采用无人机执行的任务必须要合乎逻辑,也必须符合经济效益,不然根本就无法回收初期研发和所投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