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首都高密度发展敲警钟 惟专家反对人民房屋迁往郊区

首都地陷夺命事故敲响城市管理的警钟,同时地面上的高密度开发强度未有放缓。专家认为,周详的城市规划及妥善的维护计划可平衡其中不足,惟因此将可负担房屋项目迁离首都的建议,恐怕会将后患转嫁给郊区居民。

可负担房屋项目迁离首都的建议需三思。 —照片:NSTP

玛拉工艺大学(UiTM)的城市规划专家莫哈末占林表示,当局应详细规划首都各地的开发密度,勿仅关注特定区域,且需考量到现有基础设施的能力,防止地下结构承受的压力超载。

他接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访问时强调,城市老化和高密度会衍生更多问题,倘若当局疏于维护,印度清真寺路的地陷事故或树木倒下事故等可能重演。

首都地陷夺命事故敲响城市管理的警钟。—照片:NSTP

谈及首都发展密度,甫推介的郊外岭(Taman Desa)昌明大马房屋计划被指选址不当,恐会超出当地基础建设等条件的负荷。占林认为,倘若按行动党士布爹国会议员郭素沁的建议,将可负担房屋项目迁离首都,可能会影响郊区的地价,造成环境不利于郊区居民。

“我们担心此后郊区人的居住成本变贵,我们需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郊区人维持日常生活。有鉴于此,城市地区仍可推行新发展项目,惟我们必须管控并规划得宜。”

由专家鉴定开发项目适宜性

另一边厢,沙巴大学地质学家哈迪安沙点出,若要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及完善,今后首都在内任何地点的开发项目都需有专家参与。

“根据规定,每个开发项目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都应先进行地质研究。若评估结果表明地质不宜开发,通常有关项目便会按顾问与地质学家的建议喊停。“

针对可负担房屋项目迁至郊区的建议,哈迪安沙认为,鉴于国内公共交通效率较低,现阶段有关建议不切实际。

“若按照地区密度,项目必须迁移他处,那里会有什么设施呢?许多人不想远离城市,正是因为其他地方设施不够完善。”

有鉴于此,他总结指出,全面周详的城市规划非做不可,当中不仅仅涉及房屋项目,也须考量到交通和道路设施。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