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
国内

执政者高唱脱贫攻坚 经济学家冷评: 贫困线定太低不切实

示意图。—— 照片: NSTP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自上台以来,便把消除赤贫视为首要目标,甚至下达命令和指示要各州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但有经济学家却认为,政府当前一味以收入为基准的贫困线根本不能作准,也未有真正解决国内核心的赤贫问题!

安华早前表明,政府致力在今年7月杪之前解决沙巴赤贫问题。彭亨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旺罗斯迪于上个月29日宣布,根据彭亨州发展局提供的数据,该州已经正式消除赤贫,迈入了“零赤贫”州属。这不禁让人以为,似乎消除贫穷是一蹴而就之事。

独立研究机构Bait Al-Amanah经济学家班納迪(Benedict Weerasena)向《自由今日大马》表示,现在就庆祝彻底消除贫困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所使用的指标塑造出“错误的论述”。

他说,与过去的情况一样,目前的贫困线收入(PLI)和粮食贫困线收入(Food PLI)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衡量核心贫困的基础,低得不切实际,而且没有完全考虑到生活成本。

“所使用的贫困线(在1970至2016年之间)(基准)低得不切实际,也将许多弱势群体排除在官方统计数据之外,并且低估了贫困率,掩盖了加强努力的迫切需要。”

赤贫被定义为月收入低于粮食贫困线收入的家庭,也就是基于满足单个家庭营养需求的标准食物篮价格。

而官方贫困的指标是于2022年修订,将贫困线收入定为2589令吉(此前为2208令吉),粮食贫困线收入则为1198令吉(此前为1169令吉)。

根据2022年前的数据,政府在2016年声称全国贫困率仅为0.4%。

建议转向”多维贫困指数”

然而,班納迪表示,我国最好是从完全基于收入的零核心贫困(zero hardcore)或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的”错误观念”中跳脱出来,转向“多维贫困指数”(MPI)。

他指出,“多维贫困指数”突出非货币方面的问题,如教育不足、生活条件差和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不足,同时提醒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多方面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扩大社会保护计划的覆盖面、扩大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确保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并解决体制障碍。”

“这不仅仅是要为赤贫人口提供他们没有的资源,也是要推动改革,使他们(赤贫人口)的条件得到改善之余,也让他们获得所需要的资源。”

国会跨党派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APPGM-SDG)成员Teo Sue Ann也赞同班納迪的观点。她指出,吉隆坡人口多样化,涵盖了许多无证和无国籍的人群,这些人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过下去。

当然,她也强调,那些无证或无国籍的人也通常不包括在国家统计数据内。

Loading...
即时